來源:新聞中心 作者:梁佳(采寫)甄少偉(視頻編輯)楊翰文(配音)
時間:2021-07-21 09:57
30萬居民熱用戶、1736家工商企事業用汽單位,背后是89名供熱管家,62支黨員志愿服務隊,426名熱力職工……
3413萬平米供熱區域、370公里供熱管網,背后是投資2.86億元大溫差供暖項目,90%智能化無人值守換熱站……
3萬人次熱線咨詢、400萬平米以上大型供熱企業中滿意率排名第一,背后是6000余個小區室溫監測點,連續第7年提前供熱……
可以想象一連串的數據背后,必然是熱力公司龐大的業務范疇和他們情暖萬家的供熱情懷。11月,又是一年供暖季,“記者走基層”第十二站來到公司供暖窗口企業——熱力公司,這里的智能化、便民化服務讓記者大開眼界。
打造綜合智慧供熱企業 從“生產型”轉為“服務型”
今年,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,熱力公司通過線上“智慧熱網”和“智能客服”系統,科學調控熱力參數,保證了疫情定點省胸科醫院在內的47家醫療機構、3家醫藥用品生產企業及30余萬熱用戶的熱力供應,并圓滿完成了省會史上“最長供熱季”的供熱任務,所屬216座自管站及戶管站運行平穩,切實扛起央企責任擔當。
熱力公司總經理、黨委副書記馬志軍:今年的11月1日,我們響應政府號召,提前15天啟動了冬季供熱工作,這是公司連續第七年提前供熱。在供熱初期,我們開展了“知溫度、聽民聲、黨員行”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,黨員志愿服務隊利用工余時間深入老舊小區,對循環末梢、特殊用戶進行了上門測溫和用戶服務,使我們“情暖萬家”品牌逐漸深入民心。今年的供熱工作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,公司榮獲石家莊市“先進供熱企業”、“技術服務模式創新先進”兩項集體榮譽,同時被石家莊市政府稱贊為響應政府號召的領頭羊和排頭兵。
2020年,熱力公司以供熱網格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、品牌化的“四化一體”總體戰略為主線,著力打造綜合智慧供熱企業。今年,為改善供熱運行效果、提高供熱質量,投入2.86億元實施大溫差供暖改造。搭建綜合智慧供熱平臺,實現了系統平衡、達標供熱。該公司對換熱站進行自控系統改造,90%自管換熱站實現了無人值守。同時,加快新產業發展,統籌推進高新區低碳供能示范園項目建設,實現首個非天然氣為主的綜合智慧能源項目“零突破”。
下一步,熱力公司將圍繞打造綜合智慧供熱企業的目標,推動公司向智能供能運營商、供能產業價值鏈整合商、供能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。整合區域能源資源,加快拓展新業態項目;推進供熱數字化運維改造,全面推動供熱管理提質升級;拓展面向用戶的“私人定制”智慧管家服務,提升“情暖萬家”品牌美譽度和區域影響力,讓“情暖萬家”成為擁有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品牌,為落實公司“720規劃”,實現集團公司“2035一流戰略”跑出熱力公司的“加速度”。
構建“互聯網+供熱”模式 讓“線下”變為“線上”
2016年以來,隨著石家莊市供熱“一管到戶”改造,公司供熱管理延伸到30萬終端用戶,熱力公司全力扛起服務民生重任,通過加大智慧化服務程度,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、高效的便民服務。
熱力公司大力開發智慧化管控平臺,在該公司調度中心的顯示大屏上,記者可通過九大模塊監測到換熱站二次管網供回水溫度,調試人員可根據數據及時進行設備調節,實現了系統平衡、按需供熱,大大提高了供熱保障能力。
熱力公司生技部主任吳松:熱力公司供熱總面積3400萬平米,工業蒸汽負荷526噸/小時,共有西柏坡電廠長輸余熱和良村熱電兩大熱源,擁有3座燃氣鍋爐房、426座換熱站。
我們公司目前已累計完成180座換熱站自控系統的改造,實現了換熱站運行數據遠傳和設備遠控,90%以上的自管換熱站實現了無人值守。我們在各個小區累計安裝了室溫監測點6000余個,實現對所有供熱區域內供熱質量的監控。同時我們搭建的綜合智慧供熱平臺也可實時監控、統籌調度、科學調節,實現了一次網平衡、按需供熱等功能。我們所在的調度中心依托智慧供熱平臺,發揮了對熱源、熱網、換熱站的監控及協調指揮作用。
近年來,熱力公司推行便民服務,逐步實現“服務智能化”,完善“零跑腿、一次成”等指尖服務業務,從10年前公司成立之初的4部熱線電話,到現在設立了22條客服熱線,6部微信坐席,1條智能機器人坐席和3條回訪專線,40名熱線客服24小時值守,為熱用戶提供投訴、維修、政策咨詢、測溫等業務辦理。同時,開通了官方網站、微信、支付寶、網銀等多種互聯網繳費渠道,微信服務號定制“指尖微服務”,熱用戶可以足不出戶進行在線查詢、熱費繳納、用熱開通或報停等業務。
客服稽查中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蔣輝:熱線高峰的時候,一天大概是兩千多個電話。去年我們新投入使用微信智能機器人小智,補充966006人工服務,他可以回答一些常見的制式問題,滿足年輕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。上一周,我們在線服務量達1400人/次,去年一個采暖季,大約為3萬人/次。
客服稽查中心話務員張雪:在供暖期間,我們客服是以輪班制的形式來保證24小時接聽用戶的電話,高峰時期,每天要接將近兩百個電話。在處理用戶問題時,我們一般按四個步驟,傾聽用戶提出的問題、進行解釋、跟用戶作出承諾、最后以派單的形式或者聯系管家的形式來處理用戶的問題。接到用戶的反饋電話,說之前暖氣不熱,現在暖氣熱了,我們特別欣慰,說明認可我們的這個工作。
實施重大專項改造 讓“高能耗”變為“低能耗”
為提高供熱質量,熱力公司主動承擔央企社會責任,投入2.86億元,在新華區實施大溫差供暖改造工程,建成16臺57.2兆瓦,總裝機容量為900兆瓦的補燃型大溫差機組。該項目通過提升熱交換效率、降低回水溫度,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可增加管道供熱輸送能力60%。目前,新華供熱區域16萬民用熱用戶、267家工商企事業用戶、2024萬平方米供熱區域負荷平穩。
工程部副主任秦毅:大溫差就是通過技術手段,使供水和回水的溫度拉大溫差,把回水的溫度降低到30℃以下,這樣增加它的供熱負荷和供熱面積。以前回水設計溫度是130℃/70℃,現在相當于把70℃的水溫降到了30℃。降下來的這40℃熱量又返回到了供水溫度中,這樣是增加了它的熱效率。截至目前,16臺大溫差機組已全部建設、安裝、連接完成,已調試切換運行,根據天氣變化投入使用。
為提高設備運行效率,改進環保指標,熱力公司投入75萬元對所屬的2臺天然氣鍋爐進行低氮改造,對燃燒機進行更換,將煙氣中氮氧化物排放降低到30mg/Nm3以下。項目的實施,進一步降低了氮氧化物、粉塵顆粒等污染物的排放,有效改善燃氣鍋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。
熱力公司金馬供熱站站長梁濤:金馬供熱站是熱力公司三個天氣供熱站之一,有5臺17.5WM鍋爐,供熱面積是108萬平米。2019年對燃燒器進行了改造,將氮氧化物排放從80mg/Nm3降到30mg/Nm3,低于國家最嚴格的標準。
為了保證2020到2021年的供暖工作安全穩定,熱力公司還投入3500萬元開展了“冬病夏治”工作,重點結合上個采暖期存在的問題,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換熱站和二次網的改造工作,累計完成61個小區的二次網改造,31個小區的串改并工作,109個小區的單元門和分段門的檢修和更換,并對所有的自管站設備進行檢修,清洗板式換熱器159臺,更換19臺機能循環泵,千方百計確保供暖工作萬無一失。
叫響“情暖萬家” 讓“小名片”變成“大品牌”
品牌建設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,近年來,該公司主動靠前服務,著力打造“情暖萬家”供熱品牌,開展一系列便民舉措讓熱用戶贊不絕口。
該公司首創推出“供熱管家入社區”服務,成為省會優質供暖服務的特色“招牌”。每年采暖期開始前,該公司在熱線服務和入社區服務的基礎上,升級為“入戶服務”,實行網格化管理,在每個單元口公示供熱管家及區域服務電話,與966006客服熱線、客服工單系統實時聯動,保證“供熱管家”在用戶投訴后的30分鐘內到場,為用戶解決問題,排除故障,實現“服務零距離”。
熱力公司供熱管理三部供熱管家高憲輝:每天我們8點之前就到了各自管的換熱站檢查。電話最忙的時候幾乎不停,搶修經常到凌晨,在凳子上趴會兒,第二天繼續工作。家里起初也不是特別理解,但是后來經過這幾年吧,慢慢的解釋,現在也比較理解,也比較支持。有時候就是兩三點回去了,媳婦趕緊起來,給倒杯熱水,端盆洗腳水,然后就燙燙腳,就是感覺心里也比較感動,渴了吧,餓了吧,問寒問暖的,感覺自己的付出也值得。通過入戶,居民給我們好評,再累再苦就感覺不出太累了,覺得一切都值。
供暖初期,該公司還開展了“知溫度、聽民聲、黨員行”等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,“黨員志愿服務隊”利用工余時間深入老舊小區,對循環末梢、孤殘人群等特殊用戶進行上門測溫和入戶服務。四個營業大廳可開展清收舊欠、過戶等特殊業務,針對不熟悉手機操作的老年人,她們還手把手演示操作,有效拉近了與用戶之間的距離,使“情暖萬家”供熱品牌逐漸深入民心。該公司在石家莊市“窗口單位群眾滿意度評價”供熱服務質量考核中,連續兩年在全市400萬平米以上大型供熱企業中排名第一。
熱力公司橋西營業大廳所長羅玉萍:營業大廳業務高峰期集中在九月份至十月份,每天來訪用戶是一百六七十戶。我們在九月份的時候要上門張貼收費公告,涉及4000多個單元。今年的回收率達到93%,同比提高0.79%,創歷史新高。
“情暖萬家”不僅是熱力公司的服務品牌,更是公司做強做大供熱版塊初心與使命。就像馬志軍總經理所說,做就要做省會供熱行業的領軍企業,在綜合智慧供熱企業的征程上跑出我們熱力人的“加速度”,讓老百姓“真滿意”。
后記:隨著本期走基層熱力站的發布,標志著公司2020年“記者走基層”活動圓滿收官。一年來,新聞中心記者共走進12家三級單位,全媒體平臺展示了公司在工程建設、扶貧攻堅以及智慧供熱等方面的發展歷程。
猶記得4月20日,新聞中心三人小組滿懷激情從綠燃始發,歷經228天,跨越6省20市(縣),途經上萬公里,采訪近百人,拍攝照片千余幅,視頻素材多達600G,截至12月10日最后一期發布,我們共制作視頻及宣傳報道12期。這一排排數字,不僅是我們新聞記者的年度答卷,也是所有建設者的集體答卷。
這一年,我們跨越兩江一河,一路上,我們用文字記錄了并網前的動人心魄、記錄了阻工中的協調善后、記錄了設備運輸中的道路泥濘、記錄了風機吊裝中的斗雨驅霧、記錄了許許多多一線職工的拋家舍業。
這一年,我們從內蒙遼闊草原到華北廣袤平原,從冀善晉美到京津之廊,從扶貧村到智慧城,從廣西湖南高山盆地到滄州海天一線,一路上,我們用鏡頭向外界展示了公司在垃圾發電、低風速風電、高山風電、漁光互補、扶貧攻堅的辛勞智慧和建設版圖。
這一年,我們遇見平原、高山與大海,遇見風餐、露宿和堅持,一路上每一站都讓人感動,每一個畫面都讓人震撼,每一個建設者都值得尊重。我們從信心滿滿到感動滿滿,再到最后決心滿滿。面對“三?!比蝿?、面對“3518”目標及“720規劃”,我們背后是公司3300名職工擰成一股繩的勁兒。
“凡是過往,皆有序章”送給在2020年辛勤付出的工程建設者們;“唯有奮斗,才有未來”,送給2021年蓄勢待發的我們!
公司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建華南大街161號
公司電話:0311-66799603
公司傳真:0311-66799000
版權所有:國家電投集團東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
備案信息:冀ICP備16022394號-1